關注手術煙霧 保障醫病健康
隨著時代進步,環保議題逐漸受到重視,空汙和PM2.5是這幾年大家常聽到的議題,但你可能不知道,小小手術房也有空汙問題。
今日(11/9),邱委員在衛環委員會上與環保署李署長交換意見。
傳統的電刀在切割組織時,其實是一種燃燒/氣化組織,會產生許多有毒的懸浮微粒,甚至是病菌和病毒。常見的紫爆PM2.5:粒徑大小≤2.5µm,懸浮微粒濃度70μg/m3。手術煙霧粒徑大小0.1~0.5µm,懸浮微粒濃度66~120 μg/m3,微粒大小和濃度都比紫爆更嚴重。
受害者不僅醫事人員,院方工作人員和沒戴口罩的病人都身受其害。你可能會懷疑,醫生和護理師不是都會戴口罩嗎?一般的外科口罩對於0.1µm也只能達到90%的阻擋,而且口罩主要目的是防口沫等液體飛濺,懸浮微粒還是會從口罩和臉頰的縫隙被吸入。
邱委員就硬體方面提出建議:1.在手術部位進行抽吸,像無煙燒烤,避免煙霧逸散。2.建置負壓手術室,將氣體向下抽吸,煙霧才不會經過醫事人員口鼻。3.用水刀代替電刀。最後還要請相關單位站出來,降低手術室的空汙。
相關新聞:http://www.peoplenews.tw/news/56490c7d-f25f-4603-a714-b2c65bd382f0
#醫師立委邱泰源 #手術煙霧 #PM2.5